刘小虎
复合材料因具有重量轻、强度高、比重小等优点,其在飞机上的用量和应用部位已成为衡量飞机结构先进性的重要标志之一,飞机结构复合材料化已经成为航空装备发展的趋势,中航西飞(25.880, -0.01, -0.04%)复材产业深入贯彻“两高一低可持续”发展目标,精准把握智能化、数字化制造的核心要义,加速实现制造模式由手工作业向自动化制造转变,创造了国内复材专业多个“第一”。
坚持体系支撑,打造“复材碳足迹”。2015年,中航西飞复材产业整合优势资源,组建国内第一个集工装设计、工艺标准等复合材料制造技术研究所,依托工程研发实验室和中试科研线,开展复合材料制造全流程智能化、数字化制造技术研究,历经十年发展,构建了基于适航理念的复材构件正向研发体系,结合积木式试验系统性验证,突破高精度数控铣切加工、自动铺放、热隔膜成型等关键自动化制造技术,从此具备“机理创新+技术研发+应用研究+能力生成”的自动化制造领先能力,为制造模式由手工作业向自动化制造转型提供体系支撑,复合材料构件设计制造能力稳健提升,自动化制造体系日趋完善。
坚持创新求变,打造“复材新质生产力”。中航西飞复材产业面向国家重大装备需求,深耕“设计制造一体化”核心,不断深化全流程自动化制造,坚持以科技创新加速催生新质生产力,通过“一年一个国内第一产品、两年一项国际领先技术、三年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的发展路径建设“敏捷制造、智能集成、性能卓越、成本优异”的复合材料自动化制造关键技术集群,集中优势资源合力实施机翼壁板自动化制造等复合材料6大核心技术领域攻关,突破了C型梁、机翼壁板等多种结构零件的自动化制造等关键技术24项,并在五型重大航空装备中实现工程化应用,有效支撑型号谱系化发展。
坚持能力领先,打造“最大复材增量”。中航西飞复材产业以持续巩固国内大中型复合材料结构制造领先能力为目标,围绕复合材料专业自动化制造能力提升,面向复合材料低成本制造技术需求,扎实开展液体成型低成本制造技术研究并实现工程化应用,初步形成复合材料低成本制造能力;全面建成国内唯一的大尺寸适度智能制造生产线,稳步巩固复合材料结构制造能力领先优势;持续加快复合材料结构制造自动化模式转型,实现大尺寸长桁/梁/肋、热隔膜自动化生产线工程化应用,成功打通国内唯一的全自动化复合材料结构制造流程,并形成以复材机翼为代表的主承力核心产品,以复材垂平尾为代表的次承力特色产品和以星载天线为代表的结构功能一体化新兴产品,在2023年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制造能力评估中,复合材料厂获复合材料制造能力第一名。
中航西飞复合材料产业坚持“碳”锁未来、“智”胜未来,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锚定科技自立自强,统筹推进复合材料制造能力提质升级,为建设世界一流航空产业集团贡献复材力量。